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七百二十一章 针锋相对 (2/3)

第七百二十一章 针锋相对 (2/3)

文/星辰原木

弹劾浪潮一波接着一波,除了御史的声音,大殿之中一片沉寂。

文武大臣的眼神都下意识的看向了一众江南官员。

这些家伙难道把朝中的监察御史都收买了不成?

大唐御史台分为三部,监察御史属察部,品秩不高而权力极大。

《新唐书》曾有载有载:「监察御史共十五人,除了御史大夫正三品,其余皆正五品以下。」

「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官,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位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简单来说,这帮家伙官价品级不高,但可以管百官,甚至可以管皇帝的一言一行。

【鉴于大环境如此,

仿佛天地之间就没有他们管不到的!

最关键的一点,这帮监察御史可以风闻奏事,即使没有证据也可以胡乱弹劾。

唐朝的风闻奏事,其实继承了前朝的「三公风闻奏事之准则」。

根据记载,东汉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据传闻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称为「风闻奏事」。

至南北朝时期乃成为御史的特殊权力。

到了隋唐朝,已经成为朝廷律法一样的存在。

所谓的风闻奏事,顾名思义就是只要听说了,可以去核实,也可以不核实,都能作为弹劾官员的理由。

当然,单纯的道听途说的风闻奏事与有事实依据的风闻奏事威力当然完全不同。

尤其是对于杨帆这样本来就有做过这样的事儿,只是被人借题发挥,这简直就是致命的。

谣言说多了也能够成真的,这就是所谓的三人成虎。

更何况,朝中这么多官员看杨帆不顺眼,即使去查证,也不会维护杨帆。

到那时候,虽然不一定能把杨帆砍头,但令其降职罢官,却是轻而易举的!

虽然皇帝可以强硬偏袒于杨帆,甚至是一意孤行力挺杨帆。

但是为了偏袒一个臣子,便与朝廷中大多数官员背道而驰,显然很可能会导致朝堂变得混乱不堪。

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鉴于此,这些监察御史才有如此的底气弹劾杨帆,甚至是进一步逼迫皇帝以后不要插手江南之事。

按照一般惯例,根据御史的弹劾内容,朝廷派官员进行核查,只要杨帆的事件属实,皇帝就应该先暂时把杨帆撤职。

最起码,杨帆不能够再担任江南道大都督。

一旦把杨帆撤回,这对于皇帝打开江南的局面不啻于一个巨大的打击。

毕竟,江南士族肯定不会同意皇帝再派自己的人前去治理江南。

如此一来,杨帆之前在江南所做的一切可就要白费了。

连续的弹劾让大殿内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只见门下省侍中魏征走出班列,启奏道:「陛下,根据大唐律,想要治一个人的罪,必须人赃俱获、物证俱全。」

「如今根本没有证据证明杨帆所做之事犯了国法,一旦轻易罢免一名封疆大吏,这如何能让天下信服?是以,臣请陛下三思,等查清事实后再做决断。」

监察御史黄峦顿时不干了,赶紧出声道:「中书大人此言差矣,您作为言官出身,自然是清楚御史台之职责。」

「风闻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赋予监察史的权力,但凡朝中一品以下的官员若有违法皆可弹劾,何故杨帆便能例外?难道大人想要抛开大唐律法维护杨帆么?」

此人牙坚齿俐,即便是面对魏征这个门下省侍中也咄咄逼人!

魏征是什么人啊?

可以说是整个朝堂上最牛的喷子,岂会被黄峦这小小的手段压制。

再说了,两人的官价级别相差何止sān_jí,如果真去计较,那他魏征可就输了。

因此,魏征只是微微一笑,理都不理这个黄峦,而是对着李二陛下说道:「陛下,风闻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此举可以广开言路,微臣衷心拥护!」

「可微臣也知道,风闻奏事亦要核实真伪,诸位监察御史根本没有事实为依据。」

「虽然监察御史不因言获罪,但这只是陛下开明之举措,并不是律法的规定。」

「因此,若是事事都在没有查清证据之前胡乱弹劾,岂不会使得百官人心惶惶,朝纲大乱?请陛下明鉴。」

此言一出,不仅是黄峦,在场的御史顿时变了脸色。

监察御史的职位之所以这么吃香,便是风闻奏事不因言获罪的权力。

任何官员,只要自己想去弹劾,那便可以毫无忌惮的去弹劾,反正自己只是拥有弹劾权。

最终的审判是要皇帝的乾纲独断,是对是错都由皇帝决定。

但若是事事都得有证据才能弹劾,那他这个监察御史的权力将大打折扣。

最重要的是,此次弹劾杨帆欺压百姓,残暴无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不义之财……

这些本就是捕风捉影,哪里能有真凭实据?

就算有,那也是江南士族有错在先,让人家杨帆抓住了把柄任人宰割。

正当黄峦不知如何是好之时,王隋

又开口道:「陛下,微臣不赞同侍中大人的说法,吾等御史本就有风闻奏事之权力,只要持心守正,本着严谨公正的态度去弹劾,这就是咱们监察御史的职责所在。」

「至于有没有真凭实据,那是后面官员核查以后的事儿,与我们监察御史无关,因此微臣请求陛下颁旨严查,把杨帆押解回京。」

王隋面上神情严肃正义,心里却得意的不行。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七百二十章 文武之争(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七百二十二章 证据确凿?(2/3)(快捷键 →)